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罚抄作业500遍,孩子凌晨两点作业还没做完。这不是桥段,而是活生生的现实。现在,这一学生和家长的“噩梦”有望终止了!
 
在8月31日举行的北京市教育“双减”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表示,要合理调控作业结构,做到班级、年级作业公开,总量控制。不布置机械重复、惩罚性作业。
 
而在前一天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也提出,各校严格执行作业管理规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
 
在很多人的求学记忆中,都有被老师布置重复性、惩罚性作业的经历。而从教育部和各地教育部门反复强调不得布置重复性、惩罚性作业看,这一问题是在中小学普遍存在的。老师之所以布置重复性题目,这主要源于“题海战术”,以训练学生“看到题目就条件反射出答案”;而布置惩罚性题目,则是变相对学生进行惩罚,是对学生的一种“教育暴力”,这和老师所要达到的纠正学生不良习惯、改正作业错误的意图背道而驰,令学生厌恶作业而非喜欢学习。
 
为此,要杜绝重复性、惩罚性题目,既要落实和扩大教师的教育教学自主权,鼓励教师进行作业创新,又需要改革中高考命题,以灵活且强调考察学生关键能力、综合素质的题目,引导中小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重视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而不是要求死记硬背、掌握标准答案。
 
有很多家长质疑老师给学生布置重复性题目,是老师“懒教”,根本不动脑筋,把一大堆题目布置给学生即可,为应对重复性题目,有的家长还帮孩子做这类题目,再另外给孩子找其他作业。但是,不少教师并不认为重复性题目没有意义,他们认为,现在的中考,难度系数一般为0.75, 考察基本知识点的基础题占很大比重,如果学生在这些题目上失分,将很难拿到高分。因此,要进行大量的训练,以牢固掌握知识点,直到这些基础题100%准确。
 
老师们的说法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因此,我国近年来也在推进中高考命题改革,在基础题、综合题之上,增加应用题和创新题。这给中小学进行作业改革,不再布置重复性题目,创造了外部条件,但是,不布置重复性题目,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一些教师并不适应。今年4月,教育部发布《中小学生作业管理十条》,其中一条要求创新作业类型方式。鼓励老师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科学设计探究性作业和实践性作业,探索跨学科综合性作业。
 
针对我国学生作业负担重,有不少是从“量”的角度分析,认为作业量大,因此,提出要控制作业时长,而其实,作业负担重,不仅仅表现在“量”,更多是“质”上,布置枯燥无味的题目,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学生有沉重的精神负担。对于作业不认真、出错的学生,教师再布置惩罚性题目,就给学生更大的精神负担。提高作业的效率,最佳方式是布置有针对性的个性化作业;提高作业的兴趣,适合的办法是布置研究性作业和实践作业,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当然,与布置机械性、重复性题目相比,布置个性化作业,需要教师精准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增加教师设计作业工作量,一个班40多名同学,需要布置好几套不同的作业;布置研究性作业和实践性作业,则需要改变传统的灌输教育方式,重视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同时,由于这类作业非常“耗时间”,不像做试卷那样与提高考试成绩有直接关系,也需要得到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不能短视化、功利化对待学生的作业。现实中,有教师布置研究性和实践性作业,结果却变为家长帮孩子做作业。
 
因此,围绕中小学的作业创新,需要赋予教师更大的自主空间,减轻教师的非教学负担和压力,让教师能集中精力进行教学。而对于教师布置的创新作业,需要学校的教师委员会进行论证,是否符合学生成长规律,学生能否独立完成,并为学生完成探究性、实践性作业创造条件。与个性化作业、探究性作业对应,还要建立关注学生成长过程、发展、进步的过程评价体系,而不能再用“一刀切”的单一标准评价所有学生。
 
话题:



0

推荐

熊丙奇

熊丙奇

398篇文章 1年前更新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著名教育学者。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