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为了学英语,学生和家长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英语真的有这么重要吗?”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许进的提案是,建议改革义务教育阶段英语的必修课地位。(中国青年报3月4日)
要求取消英语主科地位的建议,早在10年前就有了。在我国推出新高考改革措施之前,“英语退出高考”、“降低英语分值”的声音不绝于耳。但2014年启动的新高考改革,英语并没有退出高考,分值也没有降低,而是与语数科目一起,为学生必考的三门科目,分值均为150分。由于英语是高考主科,很显然,外语也是中考的主要科目。
 
那么,怎么理解取消英语必修课地位的建议呢?在笔者看来,在按总分录取模式不变的情况下,讨论中高考科目的增减,并不会扭转基础教育的应试倾向,纳入考试的科目教学会应试化,而不纳入的考试科目则被边缘化。当前,英语是必修课,也是中高考的主科,英语教学确实存在应试化的倾向,不少学生学英语只是为了通过考试、升学,而不是用英语交流,但是,把英语从升学必考科目中拿掉,让其成为选修科目,那么,英语教学就可能被边缘化,而且,在农村地区,被边缘化的情况会更严重,这可能会出现更严重的教育公平,影响农村孩子发展的教育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到时又会把英语作为主科,纳入升学考试。
 
因此,英语退出高考,变为选修科目的根本问题,在于中高考的总分录取模式。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未来学业和职业发展,选择英语科目,就必须建立多元评价体系,由大学进行自主招生,根据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提出是否需要英语科目成绩的要求,如果学校、专业提出英语成绩要求,报考这些学校、专业的学生,选择学习英语,而不报考这些专业的学生,则可学难度较低的英语,甚至不修英语。
 
当前存在的英语教学问题,主要来自一刀切,不管学生是否今后要用到英语,都学一样难度的英语。这样学英语,对少数学生是用的,比如进行学术研究(查阅英文文献,进行国际学术交流),或者从事使用英语较多的职业,而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用处则不大,学没有致用。如许进委员提到,在美国,大学毕业生通常能掌握3万至5万个单词。在我国,掌握4千个单词就可以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为了上重点中学,很多小学生取得了相当于大学英语4级考试或者更高级的英语考试证书。英语教学课时约占学生总课时的10%,但英语只对不到10%的大学毕业生有用。成果应用率低,课程设置不普惠。如此学英语,也挤占了很多学生本可用来学习其他课程的时间。
 
但不一刀切,不统一要求学英语,就会带来这一科目的边缘化问题。一如体育、美育的被边缘化。其他问题也随之而来,所有学生为获得中高考高分,可能都不像以前那么投入学英语,包括今后要用到英语的学生。虽然进入人工智能时代,可以用机器进行翻译,但这并不能完全替代直接用英语进行交流。另外,在取消英语必修地位后,一些农村地区,为节省办学经费,就不再重视英语老师的配备,农村学生学习英语的条件会更差。总体而言,如果真取消英语的必修课地位,城市家庭重视英语的程度,会超过农村家庭,城市孩子学英语的环境,会优于农村孩子。
 
这也是多年前在讨论中高考改革时,曾提到的问题。以笔者之见,在按中高考科目总分进行录取的评价体系之下,增减科目,都会“按下葫芦起了瓢”。事实上,不仅对于英语学习,社会舆论有不同意见,就是对数学科目,也有不同意见,一些数学成绩不好的学生,也认为学那么难度大的数学没有必要,既不搞数学研究,日常生活中,也只需要简单的数学就好。应该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不同难度的数学。
 
在单一的一刀切评价模式下,科目的矛盾是难以调和的。而一刀切确实存在问题,没有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化需求。要解决一刀切的问题,就必须改革教育评价体系,切实构建多元评价体系,由大学进行自主招生,根据专业的不同培养要求,提出不同的科目与成绩要求。这可促进中小学开展多元教育、个性化教育,给学生自主选择空间。
话题:



0

推荐

熊丙奇

熊丙奇

398篇文章 1年前更新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著名教育学者。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