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自主招生考试周末同时进行,两校笔试考题都有所创新,紧贴时事,且不同专业考题不同。北大自主招生试题中,考查了“郭美美”、“美国白人警察枪击黑人青年事件”,人大今年首次设立的PPE实验班笔试中,还考到了“对庆安枪击案舆论生态的看法”。

  自主招生考时政题目,这已是近年来高校自主招生面试的重要内容。对于这样的面试,还是有网友吐槽,认为学生哪有那么多时间了解社会热点,如果不熟悉,不就吃亏了吗?

  这种质疑是因为不了解自主招生的考查重点所致。自主招生出时政题,不是为了考查学生对时政的了解,而是给出时政背景,让学生谈对这一事件的看法,甚至学生如果不知道,也可先问事件经过,然后再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于这类时政题,学生发表的观念没有对错之分,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考生如果事先去背时政知识是没用的,因为面试老师还会在交流中继续发问,既把讨论、分析引向深层,又可能引出其他话题,在讨论中,面试老师也就可观察学生的反应能力、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这些能力是考生临时突击难以准备的,必须在求学过程中长期准备,如果学生在中学学习中有独立思考的意识和习惯,经常参加社团活动或者研讨课,回答这些问题根本没有什么难度。问题在于,有的学生一直关注高考科目学习,且为了提高分数,大量做题,用标准答案、应试思维对待学习,这和自主招生对学生提出的开放式思维要求极不适应。

  也有一些考生担心,面试没有标准答案,考官如何判断学生的能力和素质高低?其实,一个学生有无较强的思维能力、沟通和表达能力,在面试时,有经验的面试官是可以在对话、交流中发现的。有无独到的见解、思维是否严密、表达是否清晰,这是不难判断的。那种有观点,无严密的论证,且表达错乱,或者根本说不出任何自己想法的回答,是很难得到面试教授青睐的。

  我国高校的自主招生,从目前的制度安排看,还只是统一高考、集中录取制度的补充,因此,对待自主招生,考生将很难摆脱应试思维。而且,由于自主招生给学生的感觉只是额外的机会,因此,自主招生对基础教育带来的影响并不大,这样一来,本来想招有个性和特长学生的自主招生,面对的都是从应试教育体系走出的学生,结果开放式的面试,遭遇学生以应试思路应对的尴尬,学校对自主招生的学生表现不满意,而学生和社会舆论也对大学自主招生“为难”学生不满——近年来,自主招生面试题,一直被质疑为偏、难、怪,如果从开放思维看,很多被质疑的题目一点也不怪。

  只有深入推进自主招生改革,从制度安排上,不让自主招生只是统一高考、集中录取的补充,而是整个高考录取制度的重要改革内容,比如,基于统一高考成绩,学生自主申请大学,大学独立进行评价、录取,一名学生可获得多张大学录取通知书再做选择,这就实现了招考分离。大学建立起多元评价体系,有助于社会正确认识自主招生、改变传统的应试思维。

 

 

0

 
话题:



0

推荐

熊丙奇

熊丙奇

398篇文章 1年前更新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著名教育学者。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