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今年高考期间,一封写给高考命题老师的信意外蹿红网络。这位自称来自陕西阎良的农村学生自曝家事,痛诉自己“看到材料后,不知道如何提笔写信”。原来,今年陕西省高考试题采用新课标全国卷Ⅰ,作文题目大意是,女大学生举报在高速路上违反交规的父亲引发争议,考生可给女儿、父亲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6月10日中国青年报)

这则作文题不仅引发了不少吐槽,还殃及网友“@爱心菇娘”。她被认为是作文“原型”并遭人肉,微博上被留下评论数万条。而据报道,她并非真正的事件当事人;被人肉的不只是她,还有重庆卷“等待”的原型。

在笔者看来,对高考作文的吐槽,带有很强的炒作性质及不理性情绪,这种对高考作文题的关注态度,可能误导高考作文命题改革,让命题者无所适从,也暴露出当前很多人对待教育问题时理性思维缺失。

不得不承认,以农村生名义(那封信被改成很多中西部省市的农村生版本到处转发)吐槽“给开车违章打电话的父亲写信”的作文题目,很抓人眼球——农村学生家里车都没有,何来父亲开车违章?可是,这除制造情绪冲突外,没有实质价值。这则作文题目,讲的是情与法,而对情与法的理解,并不需要学生本人有作文提到的具体生活场景。如果作文题要考虑到每个学生都有亲身经历,那么,根本就出不了题,包括单亲的学生,可以抱怨自己的父亲早已去世,怎么给父亲写信,等等。有建议,如果材料作文改为长江沉船事件会好很多,可这还是会引来吐槽,按照吐槽的逻辑,农村生从来没旅游过,大山里的孩子从没有见过船(车还大多见过)),没经历过沉船,怎么能写出作文来?

作文要从具体的事件中抽象出来谈自己的看法,这本是基本常识,可现在的吐槽,却不顾常识。近年来的考试题目,确实有偏向城市学生的倾向,比如谈国外游学,但是目前的这则作文题,却不存在偏向城市学生的问题。这则题目,不是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高速公路或者自家车的说明文,而是孩子举报父亲违章。这在农村,也会有同样的情和法的冲突,比如父亲犯罪,孩子让其去自首,他不愿意去,孩子向警方报警。如果一名高中毕业生,连这也不能理解,那表明他们接受的教育让其思维太狭隘了,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而很多人转发吐槽贴,也是在瞎起哄——对于中国教育、高考的问题,必须正视并批评,但不能采取起哄的方式。

至于考生人肉新闻当事人,更是奇葩,这和新闻当事人有何关系?考生要“出气”,也该出到命题者的身上才是。如果高考作文题,要求学生给第一次飞天的杨利伟写一封信,那么,没写好作文的考生是不是要人肉杨利伟,为何要乘飞船去天空?这种人肉、攻击他人的行为,不但涉嫌违法,而且暴露出一些学生的基本逻辑思维能力都成问题。而这些学生还得到不少人的声援,这就需要追问,我们究竟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了。按照这样的情形发展下去,考生们会去人肉科学家为何发明这个产品,不发明那个产品,考试就不会考到了。

近年来的高考作文题目,在朝材料作文方向转变,材料作文就旨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由表达,这其实是一个积极的改革方向。可是,材料作文却遭遇学生缺乏思考能力的尴尬。今年高考作文,不独全国卷一的作文,其他省市的作文也被吐槽。比如,安徽和山东在网友投票中高居奇葩和“难”的榜首,甚至有网友称题目根本“看不懂”。事实上,安徽和山东的高考作文题,从材料作文命题角度看,是不错的题目。安徽材料大意是:蝴蝶的翅膀本身是没有颜色的,但因为有特殊的结构,在阳光下会显示出五颜六色。山东材料提到:乡间有谚语,“丝瓜藤,肉豆须,分不清。”意思是丝瓜的藤蔓与肉豆的藤须一旦纠缠在一起,是很难分开的。有个小孩想分辨两者的不同,结果把自家庭院里丝瓜肉豆的那些纠结错综的茎叶都扯断了。父亲看了好笑,就说:“种它们是挑来吃的,不是用来分辨的呀!你只要照顾他们长大,摘下瓜和豆来吃就好了。”

这两则材料,都给考生思辨和表达的空间,考生可以有自己的观念、想法,只要自圆其说,严密表达即可。可为何网友却称奇葩,看不懂呢?乃因他们中的大多数,是从应试命题作文中走来,习惯用命题作文思路看高考作文,如此当然看不懂。

我国的高考作文命题,近年来都基本采取材料作文的方式,只给材料,由考生自行命题。对于材料作文,网友们并不适应,在网上吐槽高考作文时,很多人根本不看完所有材料,而是从材料中找出一句话或一个主题词,比如,今年安徽的作文题,就被概括为“蝴蝶翅膀颜色”,山东的作文题,则被概括为“丝瓜和肉豆”。这样的概括把材料作文硬生生地弄成命题作文,当然奇葩。有网友还说“蝴蝶翅膀颜色”这题不科学,因为翅膀本没有颜色——这真是看过题目吗?这是材料作文遭遇网络标题党。

去年的材料作文,也是如此遭遇,比如江苏的材料作文是: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也有人说,年轻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种想法是天真的,我们自欺欺人地认为会有像自然一样不朽的信念。可在网上却成了“只有青春是不朽”的。就这样,一个本具有思辨性的题目,就变为典型的主题先行的题目。

还有些高考材料作文,网友一时找不到可以概括的标题,就称题出得不好,如果就以此判断作文题,那还要材料作文干什么?这足以说明,过去应试命题作文的负面影响。大家习惯直接给题目,而不是给一段材料,给材料就读不懂。当然,网友的评价,并不能代表专业评价,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会对学生、家长产生某种影响,一些准备高考者,会按照命题作文的思路去应对材料作文。

也有相当考生不会阅读材料,不知道怎样命题,他们还习惯写命题作文。因为,在平常的教学中,老师还是采取灌输方式,让学生以套题、宿构的方式去应对高考作文。这样的作文没有自己的思想、观念不说,表达也是生搬硬套,显然不可能得高分,甚至有可能因套得牛头不对马嘴而得极低的分数。有一些学生走出考场担心自己刹偏题,其实,对于一则材料,可有不同观念,观念没有对错之分,担心刹偏题者,主要担心套错题。

对教育吐槽,制造对立的身份,总能吸引眼球,但是,这更是一种炒作,一种概念化思维,并不能理性推动教育问题的解决。教育要培养具有独立人格、自由思想的学生,分析教育问题也必须讲逻辑和常识,胡搅蛮缠的吐槽和气急败坏的人肉,竟能得到喝彩,这是值得深思的。我们的教育已经培养了怎样的人,他们有无独立思考能力?正在培养什么样的人,他们是否有说理的意识?这更是人们从此次高考作文风波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0

 
话题:



0

推荐

熊丙奇

熊丙奇

398篇文章 1年前更新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著名教育学者。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