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高考又将开考。在高考之前,各地又传出疯狂的高考语录,如“提高一分,干掉千人”;“累死你一个,幸福你一家”。

这些口号不但夸张,也扭曲高考,让高考“妖魔化”失去人性,变为冷酷的竞技。每年这个时候,在社会舆论和周围环境的影响下,考生和家长都难免有焦虑和紧张情绪,也逐渐有把高考当“妖魔”的心态。在笔者看来,考生要顺利高考,应该排除这些负面干扰,同时,要消除自己身上存在的对高考“妖魔化”的心态。

每年高考,一些舆论都把这作为重要的民生大事,以为考生服务为名,报道高考,各种高考信息充斥在考生周围,比如有让女生吃药调整生理期的建议,有让孩子吃高考“状元餐”、营养餐,住“状元房”的炒作,这都在“妖魔化”高考,如临大敌,很可能增加考生的焦虑和紧张情绪,考生和家长要做的是从权威渠道了解准确的高考信息,而屏蔽无用的垃圾信息,尤其是一些以讹传讹的信息。考生不要受这种口号的干扰,坚持做自己。

高考虽然还被舆论宣传为“一考定终身”,但早已没有一考定终身的的实际价值了,上大学不努力而退学的大有人在,而就是今年没有发挥理想,明年还可以复读,家庭经济允许者,还可选择出国留学——近年来,每年主动放弃高考者已经达到10%,当把脚下的路想得宽一些,焦虑、紧张的情绪就会少一些。

很多考生家长想在高考期间给孩子特别的关照,比如专门请假陪孩子,给孩子做好吃的,这根本没必要,一陪反而可能让孩子更觉特殊,而感到紧张与压力,考生的生活、饮食,保持常态即可,没有必要弄所谓的营养餐,也没有必要搞什么补品,这可能打乱平时的节奏和改变习惯,反而会弄出问题。——某校一名家长在孩子考试前一晚,特别煮了农家土鸡汤,并督促孩子把鸡和汤吃完,没想到孩子吃得过多,一晚未睡好,反而考试出问题。家长期待学生考出好成绩的心情可以理解,可是不要好心办坏事。

还有家长陪考和护考的问题。陪考因人而异,如果孩子需要,或者不反对家长陪考,父母可以陪考,也可帮孩子处理一些事务,比如安排车辆、饮食等。但护考却需要警惕,近年来一些家长组成护考队,在考点门外交通要道上,禁止车辆来往,说是车辆声音会影响到考场,这就大可不必,现在选择的标准化考场,是不会受校园外马路上的声音影响的,家长的过度护考行为,是内心焦虑的折射,这种焦虑情绪也会传染给学生,要尽力克制。

在高考之前,不少考生会患得患失,很担心自己考砸怎么办,不知怎样才能战胜这个“妖怪”,而据调查,我国94%的高三学生,在高考考场上,考出自己的一贯水平,这提醒所有考生,并不要担心高考考试失常,只要考出自己的正常水平就是成功——要超常发挥,考出奇迹般的成绩,也是小概率事件。另外,在考试期间,考生也要防止“考砸了”的负面情绪,影响考试,一方面,要做到考完一门,就忘记一门,不要再去纠缠自己考得如何,因为不管考得如何,这门考试已经过去,最关键的是迎接下一场考试;另一方面,要懂得一些基本常识,如果某门考试考的很难,考生感觉考得很不好,要明白,考试对于所有学生是公平的,你难别人也难,每年高考录取,是在这届学生中按成绩高低录取,而不是和上一届学生竞争,

考生和家长要意识到,面对高考,有一定的焦虑和紧张情绪,是十分正常的,不能为焦虑而焦虑,为紧张而紧张,要让高考正常发挥,最关键的消除自己心中对高考的“妖魔化”。说到底,高考就是一场平常的考试,以平常心对待,有利于考场的正常发挥,而且,也对未来的大学求学规划,做好积极的铺垫,那些把高考当成最重要人生考试者,往往把高考视为求学的终点,进入大学后就不再努力学习,结果,成为高考的所谓成功者,却变为大学生活以及人生和事业发展的失意者。

0

话题:



0

推荐

熊丙奇

熊丙奇

398篇文章 1年前更新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著名教育学者。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