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为扎实做好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有关工作,教育部20日发布的《进一步做好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有关工作的通知》强调,要积极统筹中央已经安排的义务教育校舍建设、设备购置相关项目和资金,避免重复交叉或支持缺位,不得将资金、资源向少数优质学校集中,打造“豪华校”“重点校”。(新华网520日)


我国贫困地区的教育建设,通常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形象工程”,地方政府不是花力气整体改变教育的贫困局面,补齐“短板”,而是抓一两项“形象工程”,以此展示工作的业绩;二是资金保障不到位和使用资金过程中的跑冒滴漏,一边缺钱、一边乱花钱的现象比较普遍。

2013年年底,我国发布了《关于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意见》。当时的《意见》,就明确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缺什么补什么”原则,要求杜绝超标准建设和奢华浪费,不得将财政资金向少数学校过度集中,拉大教育差距。这一次出台的《意见》,又再次明确,目前条件差、基础弱的省份主要任务是“补短板”,并强调不得将资金、资源向少数优质学校集中,打造“豪华校”“重点校”。这是对上一次意见的重申,也暴露出《意见》在落实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并没有意识到把经费用到改善薄弱学校的重要性,为此,要让《意见》得到切实落实,要进一步善工作机制,包括经费投入机制和监督机制。

首先,必须建立科学、民主的教育决策机制,在乡村地区,实施村民自治。具体而言,对于该把钱用到何处,应该听取村民的意见,而不应该由政府部门说了算。

贫困地区缺钱,可是却拿扶贫资金建豪华办公楼的事频频发生,这提醒大家,如果缺乏对权力的监督,国家用于发展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也可能用于弄豪华校舍,也许有人会说,弄豪华校舍总比弄豪华办公楼好,但除了有“形象工程”的意义外,并不能真正改变农村教育的薄弱生态,地方政府乐于在发展教育时,搞一两所好学校,是希望一俊遮百丑,可搞好一两所学校,是并不困难的,要建好每所学校,才是真正的挑战——根据木桶原理,乡村教育的水平不是由一两所豪华校、重点校决定的,而是由最短板的学校办学水平决定的。而且,在建设超标、豪华校舍中,还可能出现腐败问题。

改善我国农村教育的薄弱局面,比建校舍更重要的是建设师资队伍,高素质的师资匮乏,是我国贫困地区教育的短板,而建设师资队伍,最根本的做法,是切实提高乡村教师的待遇,目前看来,在农村、贫困地区,政府部门发展教育,还存在重基础建设、重硬件投入,而轻师资建设的问题,乡村教师的待遇虽有提高,但整体还很低,不足以吸引优秀人才到乡村任教。

其次,所有经费必须公开、透明,包括国家转移支付经费、省级财政统筹经费、县财政拨付等,只有公开各级财政的投入,才能让公众监督政府履行投入责任,同时,还要公开所有经费的开支细目,避免在使用经费过程中出现挤占、挪用、侵占等违法问题。《意见》指出,要发挥教育督导作用,把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督导作为促进当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升教育公平水平的重要内容,一年至少督查两次。在笔者看来,发挥教育督导的作用,只是一方面,还必须让公众参与监督,另外,还要引人人大监督、舆论监督。

办好每一所学校,尤其是乡村学校,才能保障基本的教育公平。我国2012年的财政性教育投入历史性地突破GDP4%,教育公平有很大程度的改善,在进一步推进教育发展过程中,除了持续增加教育投入之外,还必须改革投入机制,完善监督机制,这样才能把每一分投入用到最该用的地方,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0

话题:



0

推荐

熊丙奇

熊丙奇

398篇文章 1年前更新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著名教育学者。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