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北京大学2015年自主招生简章5日正式发布,至此,所有参与自主招生试点高校已全部出台招生方案。

总体看来,各高校的自主招生方案,是依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意见》制订的,因此在自主招生申请条件,笔试、面试安排,自主招生资格确定方面,都大同小异。这也是在预料之中的,因为教育部此前颁布的意见,给高校留下的“自选动作”空间很小。

实行新政之后,自主招生有以下特点。

其一,自主招生名额进一步压缩。除北大和清华外(北大没明确具体名额,清华大学超过10%,在400人左右),其他高校都都把自主招生名额控在5%以内,有的高校仅为1%,上海的复旦大学和上海交大也取消了以前试点的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验(即“预录取”),自招名额大幅压缩。

其二,笔试和面试集中进行。大部分高校都把自主招生笔试、面试放在一起,只有少数学校先进行初试,再进行复试,如清华和上海交大,但初试和复试的间隔时间只有1周不到。这两者各有利弊,把笔试和面试放在一起,考虑到面试的工作量,入围学生会减少;而分初试和复试,入围初试学生会增多,学校选择面增大,可学生的赶考成本也增加。

其三,入围自主招生学生进一步减少。从各校的自招政策看,入围笔试( 面试)的学生多为自主招生名额的2倍,这使得入围自主招生的学生锐减,以前高校先举行笔试,笔试后再面试,有的高校有机会参加笔试的学生为自主招生名额的5~6倍。像复旦大学,参加千分考的学生就达6000名之多。

其四,自招门槛提高。各校的自招,多要求报考者有学科竞赛奖项,或在科研、发明创造中有突出成果,某种程度说,是把以前保送生、特长生加分,纳入到自主招生中。

其五,自主招生笔试面试时间大撞车,学生选择机会减少。各校进行自主招生笔试(面试)时间,大多安排在613日、14日,因此,很多学生可能选择1所学校,最多2所学校。让考生略感欣慰的是,北大和清华两校的测试时间没有撞车,北大的测试时间在613日至14日(与其他大部分学校撞车),清华初试安排在610日,复试在61617日(这一时间和上海交大撞车)。复旦大学和上海交大的自主招生时间,虽然有错开,复旦为13日到16日,上海交大复试时间为16日到17日,但学生要选择两校都参加,比较困难。

这是程序安排使然,按照教育部的规定,高校自主招生的时间从610622日,最迟622日要确定自主招生名单,很显然,在这么短的时间中,大多数高校不可能先举行笔试,再进行面试,而必定把笔试和面试结合起来,而由于面试的工作量比较大,因此,高校也就只能按照2:1的比例确定入围学生。由于90所高校都要在这短短的13天内完成笔试、面试,确定名单的程序,因此,时间撞车也就无法避免。

对此,有舆论认为,这会让自主招生回归理性,一方面可防止过多学生抱着试一试的心情去参加自主招生,实行新政后,入围自主招生的学生,预计会比以前减少一半以上,高校也会提高自主招生入围门槛,会选择那些有特长、个性的学生,再在高考后进行笔试和面试,由此让自主招生真正选拔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学生;另一方面可避免学生选多所学校“盲目”赶考。

表面上看似乎如此,但却是与扩大学生的选择权背离的。高校应该给更多学生参加自主招生的机会,而不是压缩自主招生机会。在国外,一名学生可以申请若干所大学,拿到若干张大学录取通知书再选择大学,可在我们这里,学生参加测试的机会都受到严格限制。

其实,把自主招生移到高考之后,本可以扩大学生选择权。如果自主招生不限定在610日到22日进行,也不是给学生高考录取优惠,而是在高考成绩公布之后,每所自主招生学校自主提出申请者的成绩要求,达到成绩要求者可以同时申请若干所大学,大学独立对学生进行评价、录取,一名学生可以获得多张录取通知书,再选择其中的一所,这不就充分扩大学生的选择权了吗?无论从时间安排,还是技术手段上,实行这样的自主招生,一点都没有问题——自主招生可安排在6月底公布成绩之后到7月底一个月时间,7月底没有参加自主招生货没有被录取的学生再集中填报志愿,7月底到8月底进行集中录取,以前,我国的高考不就在7789日举行,7月底公布成绩,8月初才开始录取吗?这种自主招生方式,其实就和香港地区在内地的自主招生相似,用高考成绩去申请,大学独立录取。

以上这种方式的自主招生,才是具有招考分离性质的自主招生——高考成绩成为评价依据之一。实行这样的自主招生,是对当前录取制度的实质性突破。也意味着教育考试部门真正放权给高校和学生。而目前的自主招生,虽然移到高考之后进行,自主招生不再与高中教学冲突,但是,由于时间安排、程序设计和录取规则问题,自主招生所能起到的对基础教育的推动作用,十分有限,甚至在大中学校眼中会逐渐演变为“鸡肋”。另外,由于高校自主招生笔试、面试时间仓促,自主招生公示时间有限,发生在高考前自主招生的问题,会继续存在高考后的自主招生中,还可能弄出新的问题来,直到把自主招生逼进“死胡同”。这是推进自主招生改革,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局面。为此希望教育部门能对此次高考后的自主招生,进行跟踪、观察,分析其存在的问题,然后以理性的态度,改革的精神,对我国的自主招生改革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真正按招考分离的原则循序推进。

0

话题:



0

推荐

熊丙奇

熊丙奇

398篇文章 1年前更新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著名教育学者。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