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我就是来自乡下的土猪,也要立志要去拱城市里的白菜......”近日,河北衡水中学17岁高三学生张锡峰在安徽卫视《超级演说家》节目上发表的一场演讲引发争议。在这场题为《小小的世界大大的你》的演讲中,他的这句“玩笑话”,遭不少网友质疑,也有不少网友力挺,认为他是有感而发,表述的是他通过奋斗改变命运的信念,并没有什么不妥当。
 
这场演讲引发的争议,可以说,就是对“衡中模式”为代表的超级中学模式的争议。在我国社会的舆论场上,对超级中学模式,有不少人反对,也有很多人支持。反对者认为,超级中学是把应试教育做到极致,也导致基础教育严重内卷。而支持者则认为,把学生的所有潜能都激发出来,考出高的分数,进入更好的大学,尤其是让农村孩子能改变命运,何错之有?
 
还有人认为,“衡中模式”盛行的根源,是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如果河北考北大清华的名额能增加,北清录取率能和北京一样,就不会有“衡中模式”了。换言之,要批评“衡中模式”,先增加北大清华的招生名额再说。
 
这似乎就堵住了质疑者的嘴,但选择某种教育模式,与升学名额、竞争并无直接关系。近年来,“衡中模式”就走出河北,向其他省蔓延,还曾计划在浙江落地,但遭到浙江教育部门的反对。哪怕北大清华把所有招生名额都投放给河北一个省,如果不转变教育思维,还会有围绕升学的激烈竞争,全省考生会为抢这几千个名额而“厮杀”。
 
必须搞清楚一个基本事实,在当前的高考录取制度之下,某一年度高校在一个省的招生计划是基本固定的,不会因考生考得很好而增加,也不会因考生考得很差而减少,除非线上考生不足,高校才会调整招生计划。也就是说,如果北大清华在一省招200人,学生没日没夜学习,早上5点就起床,晚上要学到深夜,最终还是200人上北大清华,学生不那么投入学习,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还是200人上北大清华。一省范围内激烈的竞争,并不会带来升学的增量,增加的不过是“内卷”。这名学生自比是“土猪”,如果都是“土猪”的话,就是“土猪间”的激烈竞争,最终看哪个获得这些名额。
 
对地方政府部门来说,是选择不那么刺激应试竞争的方式办学,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与人格健全发展;还是选择刺激应试竞争的方式,就反映出不同的理念。比如,在江苏,每年考进北大清华的学生就分布在全省的50多所高中,这些高中并没有搞“打鸡血式”的应试教育,而且,江苏省的教育主管部门,也明确规定所有高中都不得跨地区招生,由此实现全省范围的高中相对均衡发展,每个县均有办得很好的县中。而在河北,每年考进北大清华的学生,就集中在10几所学校,面对超级高中的抢生源大战,县中日益没落,升学竞争也日益白热化。
 
或有人说,这和地方经济发展程度有关,河北很多考生要通过高考“改命”,所以高考竞争会很激烈。还是回到前面的话题,争夺高考名额,采取哪种教育模式很重要,激烈的竞争并不会带来名额的增加。而且,超级高中模式,都被粉饰为给农村孩子、贫困孩子改变命运的机会,但其实质是减少农村孩子的机会,在超级高中就读的学生有多少农村生?适合农村生的教育模式,不是办好每一所县中,在本县就能接受好的教育吗?
 
但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这一问题,还以为自己能进超级高中学习是“幸运”。而为了强化超级高中的“竞争优势”,学校就会对学生进行“成功学”励志教育,基本套路就是强调省际差距、城乡对立,强调“逆天改命”、高呼要做“人上人”,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目前是“下等人”,瞧不起自己的“出身”,充满愤怒情绪,再把愤怒转为学习的动力。
 
学生自比“土猪”,不就是觉得自己卑微吗?要拱城市白菜,不就是要做“人上人”吗?在“成功学”教育中,有爱乡土的教育吗?有尊重和尊严教育吗?对于学生来说,即便从“成功学”教育中获益,那也是短暂的,比如取得高考成功,可高考之后呢?自己的人生发展坐标、人生价值在哪里?而对于更多学生来说,是不能通过高考考进名校“改命”的,那他们是不是就一辈子就是“土猪”呢?
 
需要明确指出,“成功学”盛行的基础教育,必定走错了方向。这本质是功利的。“成功学”成就的是某几所学校的升学政绩,而受影响的是整个地区的教育生态和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对此进行反思,基础教育生态还会进一步扭曲。
话题:



0

推荐

熊丙奇

熊丙奇

398篇文章 1年前更新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著名教育学者。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