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甘肃陇南小伙子冯亮去年秋天告别了亲人,来到兰州科技职业学会计电算化专业,开始了他的求学生活。春节过后,在大学第二学期刚开学的第二周,冯亮却被突然通知要前往河南郑州,在河南继续学业直到毕业。更让他感到意外的是,他将来的毕业证可能并不由兰州科技职业学院颁发,而是出自此前闻所未闻的郑州商贸旅游职业学院。在兰州科技职业学院,和冯亮有着同样遭遇的,还有数百名学生。是否去河南继续学业,成为他们求学生涯中的另一个重要选择。中国青年报331日)


整个故事很是错综复杂,但究其实质,却很简单,这是学校(本科或高职院校)与学校(高职院校或中职院校)之间为了招揽生源利用各地不同的招生政策,进行串通,搞的“虚假招生”“曲线办学”——在一地以学校“预科生”,或者“1+3”的名义,把学生招来,却是把学生送到另一地一校去读中职(中专),再以当地较宽的高职对口招生的方式,进高职读书,获得高职毕业文凭。此前,山东就曾发生独立院校招本科预科,却是把学生送去成人中专,再参加春考招生的丑闻(此举既为中专招揽生源,也为独立学院预订生源),因考生没有通过考试顺利“招进”,结果东窗事发。还有,在不断被曝光的冒名顶替上大学丑闻中,我国有的高校主动招收难以注册的“假大学生”,也令人匪夷所思——既然学校可以通过正常途径招生,为何还招“假大学生”?


有舆论分析,这是由于学生、家长不懂招生政策而被诈骗,这当然是一方面原因,但在笔者看来,近年来,接连出现虚假大学、虚假招生、假大学生、高考招生诈骗等问题,必须反思这背后的根源。在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要步入普及的时代——2015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40%2020年,将达到50%,我国应该对高职院校(包括本科层次的职业院校)实行注册入学、申请入学的招生模式改革,同时,推进学位授予改革,实行自主办学、自授学位(文凭),如此方可引导高校宽进严出,保障培养质量,也引导社会转变学历情结,不再为混一张文凭而选择高校,而真正关注学校的教育质量、教育回报。


在近年来的的高考升学中,存在这样的“奇妙”景象:一边是纳入计划内招生的高校,有不少学校因办学质量、办学层次不高,而很难招满学生,甚至遭遇“零投档”,而另一边则是不少高考成绩不理想,没有达到高考录取线的学生,他们想上大学,可却在计划内招生中没法被任何高校录取。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的虚假招生、虚假大学、招生诈骗,大多针对的是高考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招揽的理由是,没有高考成绩也可进大学拿一样的文凭,而卷入虚假招生、招生诈骗的,有一些是在计划内招生招不满生源的学校——这些在计划内招生不受待见的学校,在虚假招生中却很枪手。


损害学生利益的虚假招生,当然要进行治理,可是,为何不转变一下治理思路呢?不再给这些院校的招生设定一个分数线,而让其完全自主招生,任何考生只要愿意到这所学校读书,用高中学业成绩申请注册即可。这不就把想读而读不上、想招而招不到的矛盾给解决了吗?学校完全可以光明正大地招生,而不是走虚假招生的歪门邪道。对此,很多人会担心高校的培养质量很低,难以保障培养质量,甚至干贩卖文凭的勾当,那么,完全可以推进进一步的改革,即取消国家授予文凭,由学校自主办学、自授文凭,文凭的含金量由社会专业机构评价、用人单位认可。也就是说,学校是凭本身的办学质量吸引学生选择,因此,必须重视培养质量,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足。


近年来,我国有一批在内地无法进高职院校读书的学生,选择每年花几十万出国留学,他们之所以能顺利出国留学,是因为国外的社区学院或职业学院,就实行注册入学、宽进严出。其中,也不乏被舆论质疑的垃圾留学。而问题是,既然他们有求学的需求,可以每年花几十万去消费国外高等教育,我国为什么宁愿有的学校招不满学生,却眼睁睁看着他们留学呢?难道仅仅是为了维护计划内招生、国家授予文凭的权威吗?事实上,就是严格控制计划内招生的分数线,我国一些普通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的培养质量也没有得到保障,反而在国家授予文凭的制度保护下,做贩卖文凭的交易,而不是回报给受教育者高的教育质量。目前的虚假招生现象不就是在当前的制度下产生的吗?


随着高等教育进入普及阶段,我国必须改革高校的招生、培养和学位(文凭)授予制度了,只有推进高校自主招生,实行学校自主办学、自授学位,才能淡化社会的“学历情结”,关注教育的质量。必须意识到,计划模式招生、计划培养管理,已经与市场竞争脱节,面对市场竞争的学校,在计划的约束之下,为学校的生存,很可能走歪门邪道。当允许所有学校凭办学质量自主招生、自主办学、自授文凭时,虚假大学、虚假招生、假大学生,也就不再有存在的土壤。

话题:



0

推荐

熊丙奇

熊丙奇

400篇文章 1分钟前更新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著名教育学者。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