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2015年,可以说是职业教育十分“风光”的一年。首届“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我国实现金牌的突破,《大国工匠》在央视播出引发热议……不论是职教从业者,还是普通老百姓,都能感受到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可谓满面春风。

任何人都无法否认职业教育在过去一年取得的进展。在国家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战略指引下,职业教育的动作“很多”也“很大”,诸如本科院校转型、推进职业教育学徒制等等。但同时,也无法回避这样的现实:职业教育的“风光”,还更多是“表面”的感觉,如何从表面的风光,走向真正精彩,才是职业教育真正面临的挑战。2016年,是职业教育走向“真正精彩”的关键。

中国队在世界技能大赛上披金夺银,获得金牌的队员,回国被重奖,在职称评审中被破格,这当然很“风光”,但是,这“风光”,是短暂的、属于少数获奖的技工的,让技工获得社会的普遍尊重,在职业发展中不受学历歧视,这才能让职业教育真正具有吸引力,不再被视为是低于普通教育的教育。如果只重视获奖的技工,而忽视所有技工的生存状况,那么,发展职业教育,就将陷入功利的“锦标主义思维”,在全社会形成崇尚技能的社会风气,就遥遥无期。对此,十八届五中全会会议公报指出,要“促进就业创业,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提高技术工人待遇。”这抓住了问题的“要害”,接下来,需要有实际的行动。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进行职业教育,这也可见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浩大声势——600所,这是怎样的力度。然而,“形转”容易,“神转”难。地方本科院校宣布自己转型,是分分钟钟的事,但在办学理念、师资、课程、人才培养方面,要有实质性的变革,却不那么简单。现实之中,一些地方本科院校还有办学术性大学的梦想,内心并不愿意真转,而高职院校升本的“高烧”,是当下学历社会办学者、受教育者“学历情结”的真实体现。从制度建设上,消除教育的等级和社会的学历情结,才能引导学校有正确的办学定位,也安于自身定位。从办学定位看,地方本科院校其实并不是转型,而是回归本身应该有的定位,但外部环境未变,回归之路也就不会那么顺畅。

政府部门很想通过行政之力,为职业教育营造好的外部环境。有统计显示,近两年来政府为建设职业教育,下发的文件多达30余份,接连下发的发展职业教育、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文件,足见政府部门的良苦用心。然而,营造好的职业教育发展环境,更需要行政部门的积极作为是,对目前的教育管理制度和人才评价体系进行改革,包括,清理一系列歧视职业教育的教育制度和用人制度,彻底消除对职业教育的歧视,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在这方面,国家高考改革已经做出取消录取批次的重大改革决定,但不少教育舆论,还引导学生只有考上重点大学,才能实现“身份转变”“命运转变”“向上流动”,与此同时,目前的教育拨款体系还存在按学校身份拨款的老问题。

至于落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建立现代职业学校制度,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这一问题不解决,现代学徒制,也就缺乏生长、发展的土壤。事实上,我国教育改革,从来不缺先进的概念,但是,很多概念引入之后,却由于受制于目前的办学制度而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层出不穷的教育概念创新,让人眼花缭乱,但今日的教育,需要的是实质创新。这不只是职业教育领域的问题,而是整个教育领域存在的共性问题。是教育深化改革,提高质量,必须攻克的难题。

一个国家好的教育,一定是多元教育和个性教育。即教育为受教育者提供多元的选择,而且每一个选择都是有价值的。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每类教育、每所学校,才会有属于自己的精彩,而不是只有某类教育精彩、某个学校辉煌。从这一意义上说,只有办出精彩的职业教育,我国的教育,才会构建起多元教育的全新格局,也才是令人民满意的好教育。

话题:



0

推荐

熊丙奇

熊丙奇

398篇文章 1年前更新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著名教育学者。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