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近日联合下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鼓励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创新“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训、实习环节。
其实,与其说是转型,不如说是回归本来的办学定位。我国地方本科院校,近年来都把办成学术性综合型院校作为追求目标,结果导致高等教育结构与社会需求不符,与此同时,有很大一部分高校由于办学定位偏差,人才培养质量堪忧,这部分学校的毕业生成为最难就业的群体,学校也缺乏持续办学的后劲,这些学校只有回归本身的定位,即进行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才有出路。
去年,国家就公布了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战略,提出600所地方本科院校转型职业教育的设想。这是具有很强现实意义的,然而,转型并不顺利。一种很普遍的看法是,地方本科院校转型高职是“降格”,这反映出我国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误解。高等职业教育不是高专,它是和普通高等教育平等的办学类型,也包括本科、专业硕士、职业教育博士学位。而在我国,高职是一个低于普通高等教育的层次,虽然近年来的规模已占高等教育半壁江山,但吸引力并不强,这是我国地方本科院校不愿意安于定位的根本原因。
这种情形不扭转,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就很困难。地方政府作为举办者,会继续想把学校办为综合性院校,为地方“增光彩”,此前我国一些高职院校升本,以及升本后学院改名大学,就是这种办学导向驱使,而高校,也很难从追求“高大全”的节奏中走出来。假如上级部门依靠行政力量强推,可能出现的局面是,一些学校表面转型,但实质并没有转,师资、课程、人才培养模式,和以前大同小异,这样的转型,显然不是大家所期待的。只有高校发自内心转型、回归本来定位,才能让转型收获实效。
要让高校回归本身的定位,关键在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政府部门要做好教育发展的顶层设计,保障教育投入,但具体的办学自主权应该交给学校。也就是说,不能由政府部门决定哪些学校转、怎么转,而应该由国家出台引导政策,各高校结合自身的办学条件和社会需求,确定自身的办学定位,也不能由政府部门指令学校开什么专业、课程,这应由学校自主决定,这才能让学校办出特色,提高质量。
与此同时,为让本科院校安于职业教育定位,还需要政府努力消除一系列歧视职业教育的政策,把教育、学校划分为三六九等的做法,不能以大学的定位来评价大学的水平,而应鼓励每所学校在自身的定位上办出一流水平。这也才能引导整个社会转变观念,给受教育提供多元的教育选择,这不仅给地方本科院校办出高质量和特色找到出路也让我国高等教育具有更合理的结构,促进高等教育与社会协调发展。

 
话题:



0

推荐

熊丙奇

熊丙奇

398篇文章 1年前更新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著名教育学者。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