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近几年,在不少地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大战愈演愈烈,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成本越来越高,有的地方已达一年学费的水平,甚至还有上升的趋势。招生成本的攀升无疑会挤占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经费,使得本来就不能满足教学需求的办学经费更加紧张,以至于影响中等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中国青年报11月16日)
从表面上看,中职招生大战源于生源减少,根据201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共有学校1.19万所,比上年减少384所。中等职业教育招生619.76万人,比上年减少55.00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总数的43.76%。但实际上,中职教育在经历大规模快速发展之后,迅速萎缩出现生源危机招生乱像,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当初行政主导把中职规模当教育政绩的发展思路埋下隐患,我国要让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应该政府、学校各司其职,政府可以出台战略目标,但不适合采取由行政力量推动的方式实施,而应该通过优惠政策,由学校根据政府优惠政策、学校本身的办学条件调整办学定位和招生规模。
行政强推中职教育发展,营造了中职蓬勃发展的景象。但深入调查发现,中职规模是通过下“死命令”,把中职规模作为教育政绩考核指标,让普高减少招生规模,以及把一些普高转为中职实现的,并没有考虑学校本身的意愿,也没有考虑学生的意愿,甚至没有考虑过中职的办学质量问题。有的中职学校扩大规模,或者由普高转为中职,师资、课程、实训实习都缺乏保障,这导致中职“虚胖“,这样的发展迟早会出现麻烦,只不过由于近年来生源减少,麻烦也加快到来。
有关专家曾认为,在政府强制扩大中职办学规模后,如果能提升中职质量和中职的社会地位,我国中职教育将迎来发展的春天。这听上去确实很美,可是如何提高中职质量?怎样提高中职地位?在一些地方,没有实质行动,反而是由于只顾规模,不重视质量,中职的地位更低,就是在农村实行免学费政策,也吸引不了生源。而对于生源困境,一些地方政府为完成中职招生指标,采取的还是行政强制方式,诸如禁止农村学生离开农村地区去上城市中职,搞招生“地方保护主义”,这让学校缺乏竞争意识,等着政府保护不说,还让中职招生更困难,不能到更好学校读中职的学生,只有放弃学业早早打工。
只有给中职学校办学自主权,建立市场竞争机制,才能激发职业教育的活力。政府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作用主要应该在三方面,首先,根据国家人力资源现状,制订职业教育发展战略,并结合战略保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其次,应消除各类歧视职业教育的教育政策、人才政策,给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一样的地位;再次,放权给职业学校自主办学,让职业学校有根据办学条件、当地职业人才需求自主设置专业、开设职教课程的空间,只有这样,职业学校才能办出特色,而不是农村职校和城市职校大同小异,各职业学校严重同质化,且是较低质量的同质化。
我国于去年制订了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战略,也在推进新一轮的教育转型,与当年部分普高转中职类似,我国在推进部分地方本科院校转为进行高等职业教育,培养职业技术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对于转型,必须吸取以前发展中职的教训,明确政府的职责,而不能由政府制订战略,然后又用行政手段落实战略,这可能取得表面上的发展效果,但却有严重的后遗症。这是教育管办评分离,对政府发展教育职责的新要求。

0

话题:



0

推荐

熊丙奇

熊丙奇

398篇文章 1年前更新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著名教育学者。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