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北京时间9日,2016年“突破奖”颁奖仪式在美国加州圣何塞举行。中国科学家王贻芳作为大亚湾中微子项目的首席科学家获得“基础物理学突破奖”,这也是中国科学家首次获得该奖项。
据报道,“科学突破奖”由俄罗斯富翁Yuri Milner领衔资助设立,单项奖金高达300万美元,远超诺贝尔奖,堪称科学界“第一巨奖”。当然,与影响广泛的诺贝尔奖相比,这一奖项还不为公众熟知,而且,在学术界也存在一定争议,基础物理学突破奖与诺贝尔物理学奖不同的是,并不特别要求对科学理论能够被实验印证,有的公认在研究领域有重大贡献,但不能用实验证明其理论的物理学家就有机会得奖。可这也存在不够“稳重”的问题,可能颁错奖。
笔者并不想讨论颁奖中存在的争议——这种争议在诺贝尔奖颁奖中也存在,而是对这种由富豪(企业家)、民间机构设立科学奖项的机制感兴趣。这是由富豪出资、再由独立学术机构评定的奖项,并没有政府背景,虽然存有争议,这也是学术范畴内的争议,对鼓励科学界用于探索、突破具有价值。其实,诺贝尔奖也是诺贝尔先生出资设立,虽然最终授奖似乎有官方背景,但整个评奖过程是独立的,只是最后由国王颁奖而已,这和美国的年度教师奖也类似,虽然最后获得年度教师荣誉的教师,要在白宫接受总统颁奖,但年度教师却不是政府评定的,而是由独立的学会评定。
要让学术评奖促进学术发展,坚持专业性,保持学术独立性是根本,这要求政府部门退出学术评价、评奖,而交给社会专业机构组织,同时,鼓励更多个人、社会机构出资设立奖项,很多人会担心奖项的权威性,这是出于传统的行政主导评奖思维,似乎必须有政府背景,才具有权威,甚至有的民间评奖,后来都变为行政主导,这反而导致评奖因行政介入而难以变为有影响力的大奖。社会机构组织的评奖,权威性不是来自行政部门的认可,而是来自市场竞争,如果这一奖项获得学术界的公认,自然也就形成权威。也不取决于奖金高低,而在于长期坚持,品牌,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可。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前不久发布的十三五规划建议,也明确要落实和扩大科研院所自主权,这都要求行政评审、评价退出,实行专业评价。包括我国目前存在的国家科技奖项,也必须改革,而在行政评价退出后,会给社会专业机构、民间力量提供更多机会、空间,为此,期待有教育理想、学术情怀的企业、社会机构、富豪、企业家,积极介入,设立奖项,关注教育与学术发展。需要注意的是,民间机构、个人设立奖项,可以有不同的宗旨,但个体和机构不应介入评价,而必须由学术专业机构进行评价,要确保评价独立,不受非学术因素干扰。如此坚持下去,我国的社会专业评价会发育成熟,也逐渐产生国际影响力。

0

话题:



0

推荐

熊丙奇

熊丙奇

398篇文章 1年前更新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著名教育学者。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