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根据教育部网站13日公布的一项文件,我国拟把足球学习情况纳入学生档案,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参考;允许足球特长生在升学录取时合理流动,增加高校高水平足球运动队数量,适度扩大招生规模。(新华社813日)

去年12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明确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要反映学生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注重考察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其中,身心健康的重要的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之一。身体健康评价主要考察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体育锻炼习惯、身体机能、运动技能和心理素质等。重点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主要结果,体育运动特长项目,参加体育运动的效果,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表现等。很显然,如果学校真重视综合评价,那么,学生参加足球学习的情况,自然是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教育部发文特别强调,有可能过犹不及。

教育部特别强调足球,这是为了体现对发展校园足球的重视,可是,特别指出把足球学习情况纳入综合素质评价,很可能向学校传递不正确的信息,比如,其他体育项目的学习情况就不纳入综合素质评价,学校只要求学生重视足球,而轻视其他体育运动项目。这也会导致综合素质评价忽视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和特长,从而不利于综合素质评价的正常进行。

事实上,我国中小学已出现重点抓足球,而不是按照学生的兴趣,开设各种体育运动项目、俱乐部,由学生自主选择的情况。对此,有舆论称,就是校园足球“大跃进”,也是好的,这总比任何体育项目都不重视好,全部学生都上足球课,好歹也可锻炼身体,提高足球运动技能,可是,这种按行政意图抓校园足球的局面,恐怕只能维持很短时间,很难长久,如果上级领导的意图一变,校园足球的前景就很不明朗。

校园足球的发展,应该置于校园体育发展的大环境中。要发展校园体育,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采取俱乐部制或者项目制,在一所学校推出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运动项目、俱乐部,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的俱乐部、运动队,俱乐部、运动队,可以跨年级组建,学生在参加俱乐部、运动对的训练、比赛活动中,进一步培养体育运动兴趣,提高运动技能。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学校的强势、特色运动项目,某校足球很强,某校篮球“称霸”诸如此类。这才是发展特色体育教学的思路,也是教体结合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思路。

由行政部门确定学校体育发展、建设的重点,把学校命名为足球特色学校,这是对体育的拔苗助长,一方面,学校会以功利的态度,发展校园体育,甚至可能把其他运动项目砍掉,来确保足球项目,这种不顾学生兴趣的强推,可能适得其反。另一方面,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不是基于学生的个性、兴趣的写实评价,而变为是上级部门、学校看重的个性、兴趣的评价,没有做到以学生为本,会在综合评价中注入太多的功利因素。

 有价值的综合素质评价,应该给学生个性、兴趣发展的空间,而不是扭曲学生的个性、兴趣,学生的个性和特色,当然需要外部引导,但是,外部的作用,是给学生个性、兴趣发展充足的阳光、雨露,和良好的土壤,然后由学生自由生长,而不是把学生塑造为成人所需要的模样,拔尖人才是在健康的土壤中,“冒”出来的,而不是“拔”出来的。学校的发展也是如此,一所学校的特色,不是行政部门规定的、命名的,而是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逐渐积淀形成的。可以说,只有改变行政主导的思维,给学校自主办学、学生自由生长的空间,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而在这一过程中,校园足球的强大,也就不期而至,不仅校园足球如此,校园篮球、网球,也同理,也就是说,发展校园足球,工夫应在足球之外。体教集合之路要走得稳健,关键在学校自主办学,进行多元和个性化教育。

0

话题:



0

推荐

熊丙奇

熊丙奇

398篇文章 1年前更新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著名教育学者。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