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美国在国际奥数竞赛中破天荒击败中国,时隔21年再次拿到第一名。这个消息近日引爆网络,很多人将中国失败的原因归咎于高考取消奥数加分。不过也有网友认为,比赛有输有赢很正常。

笔者看来,这一消息之所以受到关注,是有人故意拿这说事——把没有获得奥赛冠军归咎于取消加分。事实上,三年前的2012年,中国队就输给韩国,获得亚军,而在参加25次奥赛的历程中,中国获得冠军的次数是19次,也就是说,有6次没有获得冠军,这说明,一次(甚至多次)没有得冠军十分正常。那么,为何以往6次,包括前一次没有获得冠军,都没有引起多大关注,这一次却引起这么多的关注呢?

也许是因为美国夺冠的原因,美国夺冠,比韩国夺冠,更能引起大家的关注,但更主要的原因,恐怕是有人找到了说事的理由,以往每一次失冠,包括2012年那次,我国都还没有取消奥赛获奖保送和加分,举国上下都重视奥赛,因此,舆论似乎找不到批评失冠的理由,甚至对于得失冠军都感到无所谓,而从去年开始,我国开始取消奥赛获奖保送和加分,这之后奥赛马上失冠,于是“刺激”了一些人的神经,那些反对取消奥赛加分者,立即找到了要保持加分的理由。这种急切的反应,耐人寻味,要是明年又获得冠军呢?这些人还会说什么呢?

其实,对于以往每次获得冠军,国内舆论并没有那么热烈的欢呼,除了“审美疲劳”之外,是大家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参加奥赛获得冠军,根本说明不了什么——中国学生花很多时间集中训练,在奥赛中表现优秀,但却没有人成长为数学大师;对奥赛获奖的畸形关注,导致“全民奥赛热”,增加学生的负担,不利于学生的兴趣培养。针对这种情况,国家开始对扭曲的“奥赛热”进行治理,其中最重要的举措就是取消奥赛获奖保送和中高考加分,以为奥赛热降温。

但是,对“奥赛热”的这些治理,也引来从事各类奥赛培训的机构,以及有相关学科特长的学生、家长的不满。对于举行奥赛培训的机构来说,取消保送和加分政策,势必会影响到自己的收益,反对是很正常的——有的培训机构就以作为主营业务——但是,这些机构必须认识到,如果只有保送和加分政策才能吸引学生学奥数,那证明,这不是培养学生的兴趣,而只是“曲线高考”,把本来促进学生兴趣发展的奥数培训,发展为功利的加分培训。而对于本来有学科特长的学生来说,以前获得奥赛奖项,可以被保送,或获得升学加分,现在取消,似乎很吃亏,这种想法本来就是扭曲的,一方面,自己参加奥赛培训、获得奖项,这应该是兴趣使然,通过培训获得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何来吃亏之说?另一方面,虽然国家取消了奥赛保送和加分,可是,自主招生的高校,却很重视学生的学科特长表现,因此,都把获得奥赛全国和省级奖项的学生作为重要的自主招生对象。——如果网友们知道高校自主招生关注奥赛获奖学生,就不可能轻易发出是因为取消奥赛加分,导致失冠这样的无聊感叹。

国家层面取消奥赛获奖保送和加分,以及自主招生高校关注奥赛获奖学生,这是希望能对奥数之类的学科兴趣培养正本清源。有5~10%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奥数,是很正常的,国外也是如此,但90%的学生不管有无兴趣,都选择奥数,则极不正常,我国采取的措施是,从国家层面取消加分,以此治理“全民奥数”,再通过高校自主招生,关注有学科特长的学生,来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这是符合实际情况的治理逻辑。

虽然这种治理得到舆论普遍支持,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还是有人搅浑水。就像这次美国得到奥赛冠军,媒体就报道,“参加此次竞赛的美国队员、17岁的迈克尔·库拉尔说,整个6月,他和队里其他516岁到18岁的队友都待在集训营里。他说能处于优势在于他们的教练曾拿很难的试卷来训练他们。” 还提到,“美国政府对数学也比较重视。奥巴马曾在白宫接见过获得国内数学比赛冠军的学生们。奥巴马曾告诉不擅长数学的学生们,如果想帮助美国成为世界最强国,他们就要努力学习数学这门课程。”似乎想以此说明,美国是全国上下重视数学,学生参加奥赛也是集训。在美国,奥数是有很长的历史的,但是学生选择奥数,大多出于自己的兴趣——没有兴趣和爱好,根本就不选——对于那些入选国家奥赛对的学生,一定的训练当然是不可缺少的,就像美国NBA球星平时在各俱乐部打球,选中进入国家队也要集中训练完全一样,这和我国就对学生一直进行集中、封闭训练完全不同。再就是,由于美国大学实行自由申请入学制度,每个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不同,因此,并不会对学生一刀切提出学习数学的要求,那些在奥赛中有优异表现的学生,在申请名校时,会得到关注,而数学并不优秀的学生,因为其他的特长,同样也会得到学校的关注。换言之,美国重视的是有兴趣、个性、特长的学生,而不只是数学好的学生。

奥数存在的价值,是发展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素质,而不是为了功利的获奖,或者敲开进入名校的大门。我国学生参加国际奥赛,主要目的也不是拿回冠军,而是去交流、切磋,过分看重成败,这本就是奥数功利化的表现。——少数几个学生的获奖,并不能代表中国整体学生的学术素质。我国应该通过持续、深入的升学评价制度改革,引导学校开展多元教育和个性化教育,促进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和兴趣。

 

0

话题:



0

推荐

熊丙奇

熊丙奇

398篇文章 1年前更新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著名教育学者。

文章